印度大楼如纸牌屋般倒塌,CT好文分享|住宅革命!摩天楼热潮退去,可持续性与居住品质..
- 更新日期:2025-07-02
- 查看次数:2
*点击上文了解项目详情
▲ Chapman Taylor
泰国海湾别墅
2025年7月1日,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德国住宅房价第一季度同比上涨3.8%,这是继2024年第四季度上涨1.9%后的连续第二季上涨。这一信号标志着欧洲最大经济体正从数十年来最严重的房地产危机中复苏——2023年德国房价曾一度暴跌超10%。
与此同时,纽约建筑业主们正在为60天后实施的Local Law 97做最后冲刺。这项被称作“全球最严建筑排放法”的法规要求2.5万平方英尺以上建筑限排温室气体,违者将面临每吨超额排放268美元罚款,部分建筑年度罚金可能高达数十万美元。
从欧美到亚洲,住宅建筑领域正经历一场静默革命:摩天大楼热潮退去,可持续性与居住品质成为新焦点。
曾几何时,摩天大楼被视为国家实力象征。中国作为“基建狂魔”,其超高层建筑数量一度占据全球半壁江山——2020年全球竣工的106座200米以上高楼中,中国独占56座。
这一趋势正在全球范围内逆转。去年起,中国发改委严格限制250米以上建筑,明确禁止5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对小城市则要求新建住宅以6层为主,最高不超过18层。
这一政策转向源于对“水泥森林”的深刻反思:高层建筑老化后维修成本飙升,火灾逃生困难,生活成本持续攀升。印度西姆拉一栋五层建筑在暴雨后如“纸牌屋”般倒塌的画面,更是引发全球对建筑安全的高度关注。
在技术层面,高层建筑面临难以逾越的结构挑战。研究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建筑基底倾覆力矩随高度呈平方增长,而顶部侧移则接近高度的四次方增长。这意味着超高层建筑的结构成本呈指数级上升。
▲ Chapman Taylor
泰国海湾别墅
当高度竞赛落幕,低碳技术正成为全球建筑行业新赛道。纽约的Local Law 97正加速建筑节能技术突破:
- 德国被动房技术升级
海德堡“火车城”项目通过三层玻璃窗 40cm外墙保温层,实现采暖能耗<15kWh/㎡?年(仅为常规建筑10%)
- 北欧木结构革命
瑞典斯德哥尔摩的Kajstaden大厦以全胶合木结构实现8层高度,碳足迹比混凝土建筑低50%
- 新加坡垂直光伏系统
达士岭组屋外墙集成光伏板,满足公共区域70%用电需求
在德国,政府则采取双轨策略应对住房危机:一方面扩大租金控制范围以提高可负担性;另一方面通过政策引导建筑节能改造。LBBW研究经济学家马丁?古特指出:“现在能买得起房的家庭比10年前少,预计房价会小幅上涨,但不会再现繁荣”。
▲ Chapman Taylor
泰国海湾别墅
跨国资本已敏锐捕捉到住宅市场变革信号。2025年7月1日,全球投资巨头KKR宣布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启动第二个住宅投资项目——位于T?by的三资产多户住宅开发项目,将提供325套高品质住宅单元。
KKR北欧房地产主管亚历山大?塔姆斯解释投资逻辑时指出:“T?by是瑞典最具吸引力且供应受限的城市之一,在现代可持续生活区提供高需求地段”。该项目距斯德哥尔摩市中心仅14公里,交通便利,毗邻主要购物中心,并将遵循高可持续性标准。
在大西洋彼岸,美国建筑业却面临寒意。2025年5月建筑支出连续第五个月下降,环比下降0.3%,超出预期。全国住宅建筑商协会首席经济学家罗伯特?迪茨分析:“公寓建设在2023年底达到百万套在建高峰后,2024年新开工量下降25%”。
穆迪分析高级经济学家卢晨补充道:“超过半数主要都市区的出租空置率高于8%-9%,尤其阳光地带城市的高空置率抑制了新建活动”。这种供需再平衡虽抑制了租金增长,却也导致建筑活动放缓。
▲ Chapman Taylor
泰国海湾别墅
全球住宅建筑转型仍面临三重挑战:
-经济可行性瓶颈
KKR在斯德哥尔摩的住宅项目单位开发成本较传统建筑高出15%-20%,这部分溢价需通过租金溢价消化。纽约建筑业主则面临减排改造的高额前期投入与融资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
-技术标准鸿沟
当德国被动房技术实现近乎零能耗时,印度孟买仍有60%新建住宅未达到基本抗震标准。这种技术能力差距凸显全球建筑行业发展的不平衡。
-政策执行落差
德国虽推出租金管控政策缓解住房压力,但执行效果受地方政府资源限制;纽约Local Law 97的严厉罚则虽具威慑力,但小业主的合规能力令人担忧。
面对挑战,全球创新者正探索三条突破路径:
- 材料革命:英国研发石墨烯混凝土强度提升30%,碳排放降低20%
- 数字孪生运维:新加坡住建局要求新建项目必须提交数字运维模型
- 循环经济实践:荷兰实施建材护照制度,追踪95%建筑材料可回收性
▲ Chapman Taylor
泰国海湾别墅
这场变革的浪潮正从纽约蔓延到柏林。当纽约建筑业主们争相在八月截止日前完成排放改造时,德国政府已将租金管控法案提交议会审议。
全球住宅产业正形成新共识:曾经的高度竞赛已被可持续性和韧性取代。KKR在斯德哥尔摩追加的325套住宅单元,德国被动房技术的能耗突破,纽约严苛的碳排法规——这些看似无关的事件,共同勾勒出未来住宅的发展方向。
住宅建筑正从资本象征回归生活本质。当德国经济学家坦言“能买得起房的家庭比十年前少”,当美国阳光地带空置率升至9%,行业终将领悟:真正的建筑革命不是向天空延伸,而是让生活扎根。
本文观点部分参考资料:
腾讯网
今日头条
央视网等
仅用于学习交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