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 google

软件资讯

尔滨居民排队装空调,学生要求装空调是“境外势力”?热到发疯,也别质疑领导对你的关..

  • 更新日期:2025-07-04
  • 查看次数:2

最近,有位哈尔滨的大学生在宿舍里干了件大事:测了个温度。结果发现室内高达35度。请注意,这是在地处“冰城”的哈尔滨,不是在三亚、广州。

于是,这位年轻人做出了符合逻辑、再正常不过的举动:问学校能不能装空调。

你以为接下来会是“正在研究”、“已经列入计划”、“条件有限,但我们努力改进”这种标准官僚主义回复?不,这就太low了。

一位老师闪亮登场,轻描淡写一句“你问这个,是不是受境外势力蛊惑了?”

啥???我很想在这里塞进去很多个表情包。

要不是新闻属实,我还以为这段对话发生在《黑镜》或者《东德档案》。不,这是真实的2025:学生想要装空调,老师怀疑中情局是幕后势力。

原本是一场关于宿舍温度的对话,硬生生被升华成了一场“意识形态斗争”,把“境外势力”这顶超级大帽子扣给了满头大汗、一脸懵逼的学生。

更精彩的是,这位张老师还将问题严重程度拔高到了“国防七子”层级。

当然,一定会有人说:“你们年轻人就是矫情,我们当年连风扇都没有。”

问题是,现在是当年吗?那年你骑凤凰牌自行车去上学,现在人家已经高铁刷脸进站;你当年洗冷水澡练意志,现在医生都要靠AI帮忙诊断。

再说了,热到睡不着,不只是影响身体,更是影响学习效率啊。一边高喊“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一边让学生在高温中蒸桑拿、做耐力测试,这培养出来的到底是学术人才,还是特种兵?

什么时候开始,连问一句“有没有空调”都成了“动摇国本”的行为了?你说得好听是意识形态防线,其实是拿“境外势力”当灭火器,哪里有问题就往哪儿喷,喷着喷着,把自己的常识也给熏没了。

大学里的工作者,他们的意识形态化、迂腐化已经到了什么程度,“政治斗争”的意识已经到了什么样的地步,由此可见一斑。

下一步,是不是就要选“工农兵大学生”了?

而且,问题不解决,还试图把火苗往“带节奏”和“舆情”方向引——但我看,最该警惕的就是他们这些天天喊“警惕”的人。

尔滨居民排队装空调

大学强调学术自由,但在一个连“热得受不了”都不能提的环境,还谈什么“自由探索”?

他们的逻辑是:“校方没有问题,你觉得太热那是你的问题,甚至是思想问题。”

就连一个正常人的诉求都能被贴上思想问题的标签,学生还能安心学习吗?建议大学开一门“温顺无害言论研究”,看看到底什么样的话能说,什么样的话不能说。

这一幕我们很熟悉,在政治斗争的年代,一些当权者把革命语言作为大帽子到处乱扣,只要你说点人话,那就是“反革命”。

他们其实也并不真的认为你是“境外势力”或者“反革命”,只是想利用这些帽子让你闭嘴罢了。

以上的剧情已经离谱到头了吗?不,接下来这位老师的解释,堪称“热浪冲昏头脑”的典范。他说:留学生宿舍之所以配有空调,是因为“欧洲白人耐冷不耐热”。

贴吧里学生们一句话把这套说辞击得稀巴烂:学校的留学生多数来自东南亚和非洲。哎呀,老师,谎话说之前麻烦查一下数据,不然显得不仅不靠谱,还不专业——甚至有点让人怀疑您的基本工作能力。

当然,“友邦”学生享受独立公寓和空调房,这已经是咱“二等”中国学生习惯了的,在此就不多议。

更荒唐的还在后头。

另一位老师也来了怪论:空调对身体有很大伤害。

但据爆料,实验室服务器被热得“热死机”了,老师自己扛不住,跑去商场蹭了一下午空调——嘴上说着“你们要锤炼意志”,身体却诚实地扑进了中央空调的怀抱。

更荒诞的是:行政楼有空调、教研楼有空调、留学生有空调,偏偏学生寝室不能有。敢情这空调只对学生的身体“精准打击”?

学生就没那么幸运了,有的人热到去操场打地铺、去楼梯间、甚至出去睡网吧、睡酒店、睡长椅。

这一幕我熟,当年上大学,我也热得睡过楼道,可惜那时候胆小,哪敢妄自向学校提装空调的事?

而且最近这事不是个例。吉林大学也中招了,35度的气温下,学生在地下室支帐篷过夜,简直像在参加暑期军事化训练营。如果学校还坚持说“东北夏天不热”,建议让说“不热”的老师和领导住学生公寓两天试试,说不定第二天就亲自带头装空调,还免费发西瓜。

可见这根本不是预算问题,这是“谁更重要”的问题。

我在上海读书那会儿,有一个学校发生了惨案:因为打热水太远而用“热得快”,导致一个宿舍内多名女生被火灾烧死。

从那以后,上海的高校立刻都安装了每层方便使用的热水系统。

所以,是真的缺钱吗?缺的恐怕只是让学生生活更有尊严的钱吧!

不过,我觉得哈尔滨这几名老师可能还会被嘉奖——他们拐了180度硬拉上意识形态,又顺带甩锅给“境外势力”,让一群刚报到的学生领略到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想课”:“原来,宿舍没空调,是为了防止西方渗透!”

这觉悟,可不得嘉奖?

其实问题的根源不在空调,而在那套“只要不提,就没有问题”的思维模式。相反就是:“只要谁提问题,谁就有问题。”

热到发疯,也别质疑领导对你的“关怀”——学生们,这一趟“顾全大局”的社会课,各位是否学会了?

?END?

欢迎加入我的讨论社群,现在已经有900位读者在里面与我进行一对一问答(我会认真回答所有话题的提问)、独家专栏文章分享、经济时政探讨、好书推荐、往期被删文章分享、投资知识交流,等等。费用88/年。欢迎扫码加入:

读者微信群也已经建立,扫码加我微信即可进群。因为要付出管理精力和承担风险,故设置了58元进群费作为门槛,还请理解。入群请加号主个人微信:

防失联大家可以关注我的备用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