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用
  • 站内搜索
  • 百度
  • google

软件资讯

成都伊藤金融城店正式闭店,伊藤三年关两店!线下零售扛不住了?

  • 更新日期:2025-07-04
  • 查看次数:2

作者| 徐瑞科

校审| 张雪琴排版| 徐瑞科

6月30日,位于成都交子大道的成都伊藤金融城店灯光熄灭,从2022年1月到2025年6月底,该店营业时间将刚好3年半。

在网友们自发拍摄的视频中,员工们整整齐齐鞠躬作别,似一场无声的祭奠仪式。评论区内,城南打工人们纷纷留言:“加班时15元的一荤一素便当再也吃不到了”,“三年未涨价的牛肉饼,真是我的精神支柱”。

一家普通超市的退场,让整座城市都为之黯然神伤。

成都伊藤金融城店正式闭店

成都伊藤金融城店正式闭店

三年关两店,伊藤败退无声

这已非成都伊藤第一次告别。

今年2月28日,绿地店悄然落幕,2022年,春熙路首店亦悄然停业。昔日于北京曾拥有11家门店的伊藤,如今却只余1家艰难支撑。曾经盛极一时的零售身影,在时代的浪潮下正无声退却。

金融城店关闭的直接原因是租约到期和经营亏损,伊藤中国业务2024财年连续亏损超约7588万人民币,累计损超124亿人民币。成都核心商圈租金高企,但客流量未达预期,尤其非就餐时段人流稀少,难以覆盖成本。

金融城店定位“食品生活馆”,主打日用品和生鲜,但周边写字楼白领需求集中于工作日快餐熟食,对超市购物需求有限。而盒马、山姆等新零售业态分流明显,

高昂地租与人力成本如沉重的枷锁,难以卸下;同质化商品在电商面前无丝毫招架之力——价格、种类、便捷,无一不处下风。金融城店三年不涨价的“良心便当”,表面是温情,内里却是无奈,是传统线下零售在利润与坚守间的艰难平衡。

成都伊藤金融城店正式闭店

一些市场人士称:“成都伊藤目前主要的问题是,价格竞争力不够,受供应链模式,及规模限制,成都伊藤难以‘匹配’它于成都市场的主要竞争者——山姆会员店、盒马的价格力,由此,成都伊藤的富人消费群面临被山姆、盒马等持续分流的现局。”

从宏观数据看,尽管2025年一季度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0%,但传统商超业态表现不佳。便利店、超市、仓储会员店、专业店和品牌专卖店的零售额增速差异很大,其中仓储会员店增速高达23.0%,而传统超市增速为10.8%。

消费者偏好向高性价比、强供应链的业态转移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成都伊藤金融城店正式闭店

线下零售,适者生存

线下零售出路何在?笔者认为,答案是便利与体验。

便利蜂、盒马等新势力以“数字化”为武器,在商品组合与配送速度上精准狙击消费者痛点;胖东来、永辉等传统排头兵拿“中间商”开刀,掀起了一场从供应链到门店模型的系统性革命。

成都伊藤金融城店正式闭店

而伊藤,则基本上还是供应商供货,拿扣点,送货价格高,销价毫无优势。

沉舟侧畔千帆过,在诸多传统商超的自救挣扎之时,伊藤活在自己的舒适圈里,一朝猛然惊觉,传统商超“规模扩张”的时代已经彻底终结。

成都伊藤金融城店正式闭店

等待下一个“食堂”烟火重燃

伊藤闭店是传统零售转型阵痛的缩影,折射出“重资产、弱差异”模式的式微。从春熙路到金融城,实体零售的生死场里,温情主义终将让位给坪效与流量铸就的新商业法则。

成都伊藤金融城店正式闭店

伊藤投资过亿元高标准打造的麓湖新店预计最晚于2028年一季度开业。我们期待它不再是旧模式的延续,而是以新的姿态成为城市中温暖且鲜活的存在。

让鞠躬送别化为更持久的内在关怀,而非告别的最后一幕。

推荐阅读

美团优选关停:一场700多亿的战略转进

冰杯热战:盛宴还是剩宴?

机轻上新工厂奠基,10亿重金夯实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