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举报药厂污染 报警后被拘,志愿者举报污染被拘9天,官方: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
- 更新日期:2025-07-05
- 查看次数:1
“举报企业排污,结果自己被拘留9天。”看到这新闻,我第一反应是:这年头,环保志愿者还能比偷排污水危险?
拍了视频,举报污染,被拘留了9天
今年5月,山东临沂,一位环保志愿者霍江坡接到群众反映,说当地某制药厂有偷排行为。他便带着无人机取证,拍下了厂区附近的疑似排污画面,并上传到网上。
视频火了,几天内引发全网关注,环保部门介入调查。调查结果是:没有污染问题,视频是“误判”。
于是,霍江坡再次实地勘查,结果被制药厂报警,警方以“扰乱公共秩序”为由,对他处以行政拘留9天。
理由是他“虚构事实、扰乱秩序”。
问题就来了:他是认真举报,还是故意造谣?是该保护的环保志愿者,还是应该被拘留的“造谣者”?
没错,他不是第一个“举报被拘”的人
环保举报变成“麻烦制造者”,霍江坡不是第一个。
2018年,广东也有一位志愿者雷萍,因举报采石场污染被拘留10天。
这告诉我们:举报环境污染,很可能先要做好“挨一下”的准备。
但问题是,挨这一下,合理吗?
法律依据到底靠不靠谱?
警方引用的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散布谣言、扰乱公共秩序。可问题在于:他的视频有没有故意造谣?有没有造成“秩序混乱”?有没有明知虚假还去煽动情绪?
从已知信息来看,霍江坡拍到的视频有没有污染,可能还存在“解释空间”,但他主观上是不是“故意”虚构?警方有没有查清他的动机?
更重要的是——他当时是在履行一个环保举报人应尽的职责,还是故意带节奏博眼球?在动用行政处罚之前,有没有跟本人沟通过,有没有程序公开?
反正我想知道的,不只是“他违法没”,更是“谁来判断他违法,以及怎么判断”。
如果举报错了,也要先搞清楚“错哪儿了”
我们不能接受“举报错了就拘留”,否则谁还敢举报?环保监督靠的就是公众和志愿者的眼睛。如果他们一出面就被当成“秩序威胁”,那企业偷排就真能神不知鬼不觉了。
很多人以为:你说的不对就是造谣。其实不然——“说错”和“造谣”之间差着主观动机和后果。前者可能是误判,后者才是犯罪。
不能因为“视频结论没被官方采纳”,就反推举报者“有罪”。这逻辑说不过去。
一桩举报,暴露三层问题
第一,执法尺度模糊。在缺乏明确恶意、未造成社会恐慌的情况下,是否动用拘留手段,值得商榷。
第二,举报保护机制形同虚设。从“视频被删”到“被行政处罚”,志愿者处于极度不利的位置,没有任何抗辩、监督渠道。
第三,公众监督权越来越弱。在“你不懂别乱说”的氛围中,民间监督空间被压缩得只剩下沉默。再者,这样的操作,只会让民众更加的不信任。
我不是非要袒护霍江坡,而是担心:下一个想拍视频举报污染的人,是不是也会被“请喝茶”,再送9天套餐?
我们到底在担心什么?
如果环保志愿者不敢发声,公众举报渠道形同虚设,那面对企业偷排还有什么办法?
拘留不是不能用,但请别把它当成压下异议的万能钥匙。
环保举报者是否应承担法律风险?还是应有特别保护机制?
留言说说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