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专治爽文脑,被《以法之名》虐到怀疑人生?不,它其实在救我的“爽文脑”..
- 更新日期:2025-07-03
- 查看次数:2
老实讲,一开始朋友安利《以法之名》,说是什么“专治爽文脑”,我心里是嗤之以鼻的。治啥?我这种看剧不就图个痛快,看主角一路开挂、反派哭爹喊娘、最后正义必胜,多解压啊!生活够憋屈了,剧里还不能爽一下?抱着“我倒要看看你怎么治我”的心态,我点开了第一集…然后,我的“爽文脑”就开始了它悲惨的、被反复摩擦的历程。
**开局即地狱:我的血压飙升实录**
本以为能看到个张译版“安欣Plus”,结果呢?洪亮(张译 饰)简直像在泥潭里打滚,每次感觉他快要抓住点什么了——比如,哇!发现关键金条了!下一秒,反派谢鸿飞轻飘飘甩出个合法购买记录?得,白忙活!刚觉得指导小组有点希望了吧?啪!上头一句话,解散!我当时那个心情啊,就像你辛辛苦苦攒钱买了个冰淇淋,刚舔一口,“啪叽”掉地上了,还被人踩了一脚!真的,气得我直拍大腿,对着屏幕喊:“不是吧大哥?又来?!”
这种“进一步退两步”的感觉太窒息了。什么遗体被错烧、证人临时翻供、保护伞反手就把你摁下去…洪亮那眼神里的憋屈和无力,我太懂了!这哪是看剧?简直是同步体验他的绝望。那段时间,我跟我妈打电话都忍不住抱怨:“妈,我看个剧看得比上班还累,血压都高了!” 我妈在电话那头一头雾水:“啥剧啊这么厉害?降压药够不够?”
**全员“狼人杀”:我的CPU差点烧了**
更崩溃的是,这部剧它不讲武德啊!说好的正邪分明呢?统统没有!反派个个像披着羊皮的狼,不,比狼还狡猾。那个代理检察长李人骏(李光洁 饰),啧,一开始我还以为他是个有原则的…结果呢?人家玩的是高端局,利用查案给自己捞政治资本呢!还有那些商人,送个礼都像搞行为艺术,婚宴上送别墅钥匙?这操作,骚得我头皮发麻。权力网织得那叫一个密,藏在人情世故里,藏在杯觥交错里,让你抓不着把柄,憋死你!
主角团也没好到哪儿去。洪亮是好人吧?可他也不是啥“白月光”,有“凤凰男”的标签,为了自保也得学点圆滑。最让我心里堵得慌的是乔振兴,顶着“保护伞”的污名死了,最后才发现人家是殉道的!这反转,我当时就懵了,坐在沙发上半天没缓过神。这感觉就像你以为在玩俄罗斯方块,结果它突然变成了3D国际象棋!好人得在泥里打滚,在灰暗地带周旋,高举道德大旗?分分钟被现实按在地上摩擦。
**一个“憋醒”的夜晚与一次意外的共鸣**
我记得特别清楚,有一晚看完更新(好像是万海为了保护儿子被迫认罪那段),我整个人都不好了。那种巨大的无力感和憋屈感,真实地让我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说实话,那一刻我有点后悔点开这部剧了——这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吗?本来想放松的,结果更抑郁了!
但神奇的是,第二天上班摸鱼(嘘!),跟一个平时不太聊剧的同事吐槽,结果他眼睛一亮:“你也看《以法之名》?昨晚那集气死我了!” 我们俩瞬间找到了组织,开始疯狂吐槽剧情、分析谁是更大的保护伞、讨论洪亮下次又会被谁坑…那种“同病相怜”的共鸣感,意外地非常解压!我们甚至开始在微信群里玩起了#全员猜伞#,分析李人骏那个打火机到底有没有玄机(虽然现在还没破案)。这种参与感,这种“原来不是我一个人被虐”的归属感,是爽剧给不了的。
**为啥被虐反而“上瘾”?我的“抖M”体质觉醒记?**
后来我琢磨明白了,《以法之名》这“反爽”套路,狠就狠在它太真实了。没有安欣那样的“干爹团”兜底(《狂飙》对不起,拉你出来对比一下),没有从天而降的上级支援(《人民的名义》也躺枪了)。洪亮就是孤军奋战,连老丈人的权势都成了枷锁。暴力?更不是解决办法,关键证人该消失还是消失。它血淋淋地告诉你:现实里的正义,往往不是靠主角光环的热血逆袭,而是靠无数个像洪亮这样的人,在系统的铜墙铁壁前,一次次撞得头破血流,用血泪甚至生命去一点点凿开的。
它逼着你思考那些尖锐的问题:当执法者自己就在违法,法律的尊严在哪?当坚持程序正义的郑雅萍(蒋欣 饰)一次次碰壁,而洪亮在灰色地带反而找到线索时,完美的法律条文是不是真成了一纸空文?这剧就像一把冰冷的手术刀,把你对“爽”的依赖、对“邪不压正”的简单幻想,一层层剥开,露出底下复杂、残酷但也更接近真相的肌理。
**所以,朋友,如果你也想“治治”你的爽文脑…**
我的建议?(以一个被虐过也收获过的“病友”身份)
1. **备好降压药(或者巧克力/薯片等安慰剂):** 真的,生理准备要做好,这剧的“憋屈值”不是开玩笑的。看到血压飙升处,深呼吸,吃点甜的,告诉自己:编剧是故意的!
2. **放弃“站队”,享受“猜谜”:** 别急着分好人坏人,把它当成一场大型沉浸式“狼人杀”。观察每个人的微表情、小动作、台词里的潜台词,享受推理和被打脸的乐趣(网友的智慧是无穷的,#全员猜伞#走起!)。
3. **寻找“病友”,抱团吐槽:** 相信我,找到同看此剧的朋友,一起吐槽、一起分析、一起为洪亮揪心,能极大缓解“内伤”。那种“你懂我的痛”的共鸣,是这部剧带来的意外宝藏。
4. **接受“憋屈”的价值:** 它让我们看到现实的另一面,理解正义实现的艰难,也让我们更珍惜剧中(和现实中)那些微小的、来之不易的突破。当洪亮最后从冰河里捞出那个被篡改的证据瓶时,那种震撼和微光,是任何爽感都无法比拟的深度体验。
说实话,看完《以法之名》,我再看那些一路开挂的爽剧,反而觉得有点…嗯…轻飘飘的,不得劲儿了。它像一剂猛药,治好了我对“无脑爽”的依赖,让我对故事、对人性、对现实,有了更“抗造”、也更清醒的胃口。虽然过程像坐了一趟没有安全带的过山车,但下车后,感觉看世界的眼神都不一样了。
你说,这算不算一种另类的“爽”?反正我这被治好的“爽文脑”,现在是回不去了。你呢,敢不敢来试试这剂“苦口良药”?(友情提示:多喝水,降火。)